建立企业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的思考和探索

2014-07-07 10:51 来源:51网 分享到:

建立企业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的思考和探索

苟建军 邱礼成 梁斌

近年来,平昌供电公司结合企业实际,根据困难职工的个体特征,探索出了一条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的新路子。

据统计,公司现有贫困职工35人,其中:因重大疾病造成家庭困难16人,因子女读书、本人生病、家庭负担重、家属无业致使短期生活困难12人,因意外灾害等造成困难7人。

由公司工会牵头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和任务,制订困难职工救助管理办法,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工会以第一时间知情人、报告人、帮助人的身份成为扶贫帮困主体,形成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长短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的帮扶机制,完善了物质、资金、就业、助学、医疗、心理等全方位的帮扶体系,实现了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转变。

创新帮扶思路 明确任务目标 变配角为主角

针对企业人员日渐老龄化,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因病致贫,因子女入学致贫职工增多的特点,公司工会从后台到前台主动跟进,唱好扶贫帮困“连台戏”。

确立帮扶目标。公司把“四不让”扶贫帮困的工作目标作为扶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即:不让一户困难职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不让一户困难职工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看不起病。

完善基础资料。公司工会按照“职工申请、基层单位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基层分工会主席签字确认、填写困难救助申报表、核实、公示”等程序,建立起特困、一般困难职工档案,每年更新一次,按照“重大疾病、生活困难、意外灾害、其他”四个类型分类定级,实施有针对性地帮扶。职工家庭中若遇突发情况,分工会负责人第一时间深入职工家中,了解详情,及时报告公司工会特事特办,做到快速知情,快捷响应。

融入纽带桥梁。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公司工会都竭尽全力去办,把工会的关怀融入到党组织的温暖,使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帮扶载体 明确工作责任 变被动为主动

由于困难职工的帮扶需求多种多样,公司坚持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原则,明确职责,克服“等靠要”, 落实挂包帮,变被动帮困为主动作为。

从“撒胡椒粉”到“用刀刃上”的转变,帮到实处、救到急处、扶到难处。长期以来,特别是春节期间,一个800多人的县级供电公司,收到困难申请最多时达70多份。从2012年建立起困难职工档案后,凡未列入当年扶贫救助对象的一律不予补助,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需要真正救助的人身上,让帮扶资金成为“及时雨”。

从人文关怀到心理疏导并重的转变,精神鼓励一人、物质帮助一家。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外在帮扶仅仅是辅助,而职工本人和家庭才是决定帮扶效果的主体,针对不同特征的困难职工,工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分别对待。如公司在岗职工李某,家庭5口人,家属无固定职业,3个子女还有两个在校读书,2013年查出患有双股骨头坏死,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原本爱说爱笑的他变得愁眉苦脸,整天唉声叹气,甚至对生活都没有了信心。工会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介入,启动帮扶程序,从救助资金上予以倾斜,并与他一起想办法筹措手术经费,与他交流谈心,使其心理减压,鼓励他增添战胜病魔的勇气。

创建长效机制 注重帮扶效果 变无形为有形

按照家庭状况清、困难原因清、技术特长清、脱贫诉求清、思想状况清的标准建档立卡,形成规范的特困职工档案,把特困职工列为工会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全面跟踪服务,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把无形的软帮扶变为公开、定人、定量、定时脱贫的硬帮扶。

增加储备,奠定扶贫基础。扶贫帮困最直接的救助就是资金,但作为企业来讲,列入专项的资金毕竟有限,工会的救助资金更少,为此,公司工会采取行政划拨一点、工会提留一点、职工捐助一点、向社会争取一点的办法,积少成多,壮大救助资金积累,做到紧要关头拿得出。

政策支撑,源头治理贫困。从贫困职工的类型来看,因子女上学、人口负担重致困仅仅是暂时的困难,多数特困职工主要是大病所致,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2013年公司出台了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职工负担医疗费用的比例大大减小,基本解决了职工因大病造成生活困难的难题。

跟踪督查,量化帮扶效果。形成公司领导定人定时扶贫帮困管理机制,把特困职工挂包帮的责任落实到公司每个班子成员,分工会主席担任联系人,记录帮扶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公司扶贫帮困领导小组根据职工的个体特征制订帮扶措施,挂包人与特困职工、领导小组组长签订三方责任书,界定脱贫时限,由挂包领导和联系人负责落实,每半年对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帮扶效果与挂包人、联系人的绩效挂钩考核。

总之,在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只有努力摆脱过去多年来形成的观念定势和思维惯性,认真研究分析新时期帮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创新帮扶载体,才能帮助困难职工真正实现致富奔小康。

编辑:GH001

相关新闻

公告通知

热门标签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