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自贡职工队伍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

2014-02-08 14:05 来源:省总政研室 分享到:

关于当前自贡职工队伍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

自贡市总工会课题组


2012年,自贡市总工会对全市职工队伍的基本状况进行专题调查。此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采取定性与定量、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职工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共抽样调查5个国有企业、19个非公企业、5个事业单位和1个机关单位,随机对650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走访近百名职工。结合《2008年自贡统计年鉴》、《2013年自贡统计年鉴》、《2007年工会统计年报》和《2012年工会统计年报》(《工会统计年报》统计时间为当年10月底)分析,抽样调查情况与当前全市职工总体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与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贡职工队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职工队伍结构的基本情况

1.职工队伍总量发展变化。2012年,全市职工队伍总数1,180,384人,较2007年的732,186人,增加448,198万人,增长61.2%。

2.职工队伍分布发展变化。

(单位:人)


富顺县

荣  县

自流井区

贡井区

大安区

沿滩区

高新区

2007年

219,948

169,975

39,040

50,104

69,649

70,048

24,967

2012年

346,486

264,828

78,196

104,119

146,322

123,489

45,903

增  长

126,538

94,853

39,156

54,015

76,673

53,441

20,936


行政区职工队伍的速幅明显高于行政县职工队伍增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3.农民工群体发展情况。2012年,农民工832,687人。较2007年的505,401人,增加327,286人,增长64.76%。

4.工会组织发展情况。2012年,有基层工会7,198个,较2007年的4,216个,增加2,982个,增长170.73%。基层工会涵盖单位19,289个,较2007年的9,948个,增加9,341个,增长93.90%。

5.工会会员发展情况。2012年,有工会会员1,140,133人。较2007年的697,188人,增加442,945人,增长63.53%。

6.农民工会员发展情况。2012年,有农民工会员809,249人,较2007年的480,471人,增加328,778,增长68.43%。

7.城乡劳动力资源情况。2012年,有城乡劳动力资源185.4万人,较2007年211.7万人,下降12.4%。

(二)职工队伍的构成及群体分布情况

1.职工年龄结构。抽样调查的职工平均年龄37.5岁。

2.职工性别结构。抽样调查的男职工占53%,女职工占47%。

3.职工户籍结构。


百分比

1.本地非农业户口

72.6

2.本地农业户口

23.0

3.外地非农业户口

2.6

4.外地农业户口

1.8

合  计

100.0

我市职工队伍中农民工所占比例占职工队伍总数的24.8%。

4.职工受教育程度。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1.小学及以下

1.6

1.6

2.初中

16.8

18.4

3.高中(职高)

16.6

34.9

4.中专(中技)

15.4

50.3

5.大专(高职)

33.5

83.8

6.大学本科

16.2

100.0

合  计

100.0

职工受教育程度受过中职以上教育的职工占81.6%,受过大专(含高职)的职工占49.7%。

5.职工接受职业教育情况。接受过职业教育的职工69.4%,没有的占30.6%。

6.职工拥有最高专业技能等级。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1.无技术等级

58.9

58.9

2.初级技工

10.0

68.9

3.中级技工

19.6

88.6

4.高级技工

10.0

98.6

5.工人技师

1.4

100.0

合  计

100.0

无技术等级职工占被调查职工的58.9%,所占比例较高。

7.职工拥有的最高专业技术职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1.初级职称

20.5

20.5

2.中级职称

20.8

41.3

3.高级职称

10.7

52.0

4.没有职称

48.0

100.0

合  计

100.0

无技术职称职工占被调查职工的48%,所占比例较高。

8.职工政治面貌。

百分比

1.中共党员

26.4

2.共青团员

21.7

3.民主党派成员

1.2

4.未加入任何党派

50.6

合  计

100.0

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占被调查职工的48.1%。

9.职工在单位所属分类。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1.公务员

0.4

0.4

2.普通职工

50.0

50.4

3.专业技术人员

22.0

72.5

4.单位一般管理人员

15.9

88.3

5.单位中层管理人员

10.2

98.5

6.单位高层管理人员

1.5

100.0

合  计

100.0

普通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本次调查对象的77%。

10.城乡劳动力资源情况。2007年有211.7万人,2012年有185.4万人(注:城乡劳动力资源为16岁-64岁人数)。

11.按经济类型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       (单位:万人)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及个体经济

外商投资经济

港澳台投资经济

其他

2007年

9.92

74.34

74.24

0.3

0.05

2012年

9.12

80.55

40.45

0.25

0.02

25.12

本次调查研究采样与2007年调查研究采样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12.当职工遇到困难时,倾向于找谁解决。

排序

百分比

1.党组织

6

5.0%

2.政府

5

8.2%

3.工会

2

14.4%

4.司法部门

7

3.2%

5.单位领导

3

12.3%

6.亲朋好友

1

28.1%

7.新闻媒体

10

1.5%

8.宗教组织

11

0.3%

9.慈善机构

12

0.2%

10.社区组织

8

3.1%

11.上网发帖求助

9

2.8%

12.默默忍受

4

9.7%

13.其他

11.2%

100.0%

当遇到困难时职工还是采取找亲朋好友、工会、单位领导等传统方式。并开始上网发贴、求助新闻媒体等新的方式寻求帮助。

(三)职工收入情况

1.职工在被调查上月从单位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1.500元及以下

0.2

0.2

2.501元至1000元

4.5

4.8

3.1001元至2000元

45.1

49.9

4.2001元至3000元

39.9

89.8

5.3001元至4000元

8.2

98.0

6.4001元至5000元

1.8

99.8

7.5001元至10000元

0.2

100.0

合  计

100.0

被调查上月从单位获得全部货币收入在1000元至3000元的职工占有被调查职工的85%。

2.职工在被调查上月获得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底薪)。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1.500元及以下

2.2

2.2

2.501元至1000元

39.0

41.2

3.1001元至2000元

49.9

91.0

4.2001元至3000元

8.0

99.0

5.3001元至4000元

1.0

100.0

合  计

100.0

职工在被调查上月获得的基础工资在500元至2000元的职工占被调查职工的88.9%。

3.城镇企业分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年工资(据《2013年统计年鉴》)。2012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年工资,3.29万元;其中,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年工资4.55万元、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平均年工资3.05万元、非公企业职工平均年工资2.58万元、其他企业职工平均年工资3.65万元。

4.城镇企业主要行业平均年工资(据《2013年统计年鉴》)。

1.金融业

6.27万元

2.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及供应业

5.69万元

3.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

4.60万元

4.教育业

4.41万元

5.公共管理社会组织

4.04万元

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02万元

7.制造业

2.97万元

8.房地产业

2.92万元

9.采矿业

2.91万元

10.农林牧渔业

2.90万元

11.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

2.74万元

12.住宿及餐饮业

2.01万元


城镇企业主要行业平均年工资,金融、水电气等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职工,而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职工收入普遍偏低。

三、职工队伍发展变化的特点及趋势

五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加速发展,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大,自贡职工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职工队伍的分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成为推动经济加速发展、建设和谐自贡的主力军,成为党的事业发展的坚强的阶级和群众基础。

(一)队伍不断壮大。2012年,全市职工队伍总数1,180,384人,较2007年的732,186人,增加448,198人,增长161.2%。职工队伍的增长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工人数快速增长。2012年,农民工832,687人,较2007年的505,401人,增加327,286人,增长164.76%。

(二)企业职工年龄年轻化。抽样调查的职工平均年龄37.5岁。职工队伍年龄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多数企业在改制中为了减人增效,实行企业内部职工退养政策,大批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提前退休或退养;二是多数成长中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队伍年龄相对偏低;三是大量服务行业使用年轻职工较多。总体上,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年龄大于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队伍年龄下降,一方面表明近年来不断有新鲜血液输送进职工队伍,职工队伍的新老交替加快,另一方面也表明部分老职工在企业改革和改制中退出劳动岗位,“4050”人员就业状况堪忧。

(三)企业职工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呈上升态势。近年来,我市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呈快速提升趋势。


2007年(百分比)

2012年(百分比)

1.小学及以下

3.6

1.6

2.初中

32.4

16.8

3.高中(职高)

39.5

16.6

4.中专(中技)

15.4

5.大专(高职)

24.5

33.5

6.大学本科

16.2

合  计

100.0

100.0

但是,与之不相适合的是我市技术工人所占比例却下降较多,与2007年相比仅工人技师有所增长。

2007年(百分比)

2012年(百分比)

1.无技术等级

58.9

2.初级技工

25.0

10.0

3.中级技工

41.3

19.6

4.高级技工

32.5

10.0

5.工人技师

0.13

1.4

合  计

100.0

  



四、职工队伍的主要特征

(一)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形成多元分布、逐步向非公有制企业流动的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城镇流动,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继续增加,尤其是二三产业中的制造业、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吸纳职工就业的主要行业,职工数量逐年递增。同时,职工的类别分布趋于多元化并快速向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流动。

(二)职工文化水平的提高速度明显快于技术素质的提高速度。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职工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普遍提高,职工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同时职工整体技术素质虽略有改善,与实际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职工就业方式呈多元化,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格局基本形成。职工就业观念不断更新,初步形成了依靠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谋求生存发展、寻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较高收入的择业观念。职工就业基本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式,就业形式也由过去单一、全日制正规就业发展为正规就业、临时就业、钟点工等多种灵活、多元的就业形式,并且职工就业流动性明显加快。

(四)职工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形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态势,但收入差距也明显拉大。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类职工群体的绝对收入水平都已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由2007年的39.23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115.74万元。但是,各职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已明显拉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管理层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增大。金融、水电气等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职工,而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职工收入普遍偏低。2012年,人均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金融业6.27万元、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及供应业5.69万元和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4.60万元,而排名最后的分别是住宿及餐饮业2.01万元、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2.74万元和农林牧渔业2.90万元。

(五)劳动关系深刻变革,市场化、契约化的特征日趋明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各类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及其它用人单位逐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实现了由行政隶属关系向利益主体明确的对等的合同关系的转变,并逐步走向契约化、法制化。而且,劳动合同质量有明显提高。

(六)职工队伍内部分化加快,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根据职工就业和收入的显著差异,可把职工队伍大致分为6个利益群体:普通工人群体;经营管理者群体;公务员群体;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困难职工群体;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各利益群体的具体利益客观上存在某些差异,这种差异随着群体的进一步分化,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五、职工队伍思想道德观念总体积极向上

(一)职工积极拥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被调查职工中,共产党员占26.4%,比例仍然较高,体现了职工队伍的先进性。调查显示,对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有信心的占49.8%,认为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应该继续坚持占到了79.0%。改革开放使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占76.0%,认为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占61.5%,认为社会和谐的占56.8%,未来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的48.8%。对十二五规划认为切实可行和得到实惠且方针正确的占57.5%。但是89.7%的职工认为必须重视并解决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认为目前社会总体上不公平的占62.0%。

(二)职工的价值取向更加理性和现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广大职工在正确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同时,表现出更多关注物质利益的趋向。一是从注重实现远大理想转向追求现实利益。调查显示职工普遍关注社会问题,从现实出发,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投入关注。调查显示,“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加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成为职工最为关注的前三项社会突出问题,其中贫富差距拉大占70%,紧随其后的是社会分配不公、劳动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恶化、子女教育负担过重等问题。在职工关注的这些问题中,绝大部分是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相反一些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联系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则关注点明显分散。如这项调查中显示出的职工关注的后三个热点问题,它们分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企业生产管理不科学、教育机会不公平等问题。调查显示,对政府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结果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度不高,在物价、就业、教育方面表现一般,对住房、交通、食品、医疗方面表示不满意。调查发现,职工把舒适安定的家庭生活、稳定的工作以及赚更多的钱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二是从注重集体转向强调个体。更多的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更多的关注个人发展,职工业余时间安排前几项为从事家务劳动、娱乐健身、休闲、旅游。

(三)影响职工思想观念的途径有了较大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的普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便利,人们接触各种各样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解新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前三位是:广播电视(29.0%)、新闻网站(28.2%)、报刊(15.1%)。而年轻职工以手机和网络为主。一些境外组织传媒也千方百计利用各种途径和机会,大力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和“进步思想”,力图引导受众,特别是年轻职工的政治判断和政治追求。

六、职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

在社会的发展中,职工队伍既保持着工人阶级的传统本色,又体现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为自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进,由于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职工队伍还存在和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他们权益的实现、素质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

(一)普通职工认为自身社会地位下降。调查中,绝大多数职工认为,近几年来普通工人的社会地位持续下降。普通工人地位下降的主要表现:一是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宣传和企业制度设计上,过份强调资本、企业家、知识精英的作用,淡化了职工群众在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改制中,把改革的“主人”变成了改革的“对象”,随意取消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强迫职工下岗、入股、买断工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长期不能得到纠正。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始终将效益放在首位,对工人实行强化管理,任意剥夺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二是普通职工的经济地位不断下滑,对企业劳动分配的发言权越来越小,收入与其它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三是劳动法律法规不配套,实施监督不力,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法规的有力保护。四是社会参与渠道不畅,普通职工在社会中的声音越来越弱。社会传媒不重视反映普通职工的生活,对他们正面宣传的少负面宣传的多。


对近年来工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怎么看

有效百分比

1 有很大提高

6.5

2 有所提高

41.3

3 没有变化

18.6

4 有所下降

12.3

5 有很大下降

9.2

6 说不清楚

12.1

合计

100.0

认为社会地位有提高的职工占47.8%,占被调查职工的近一半。认为社会地位有下降的职工21.5%,认为没有变化或说不清楚30.7%。

职工认为工人社会地位下降的原因

有效百分比

1.工人的收入太低

26.4%

2.工人的就业岗位不稳定

20.3%

3.政府中没有多少人代表工人说话

14.8%

4.工人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

14.1%

5.政府的政策落实得不好

12.5%

6.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没有多少工人

5.1%

7.新闻媒体对工人的劳动和贡献宣传得太少

2.9%

8 其他

3.9%

100.0%


职工认为工人社会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在收入及就业方面,收入低和不稳定的就业是职工认为工人社会地位低的主要原因,占被调查职工的46.7%。

(二)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劳动力总量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多。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任务艰巨。四是就业稳定性下降。稳定就业虽然占主导地位,然而流动就业人员的比例相对升高;在就业人员不断增长的同时,实现稳定就业的人员有所下降。据问卷调查,有37.4%的职工有过下岗失业经历,实现就业稳定已成为职工的重要选择。在问卷调查中,职工现在工作是所从事的第2.25份工作。职工普遍认为找工作有一定困难占55.8%,认为非常困难的占3.5%,认为没有困难的占40.7%。不担心失业的职工仅占51.2%。职工选择在回答“你就业最看重什么的”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职业稳定(22.9%)、能发挥专长或有发展机会(14.7%)、社会保障条件好(13.5%)、方便照顾家人(12.8%)、收入高(11.9%)。而职工普遍对现在单位的发展机会看低,认为机会不多的占了51.6%,没有机会的占15.0%。

(三)职工负担沉重。近几年来,职工的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生活压力依然较大。一是普通职工收入低,增长缓慢。二是职工普遍认为自己收入在所在城市中属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占中等的45.9%、中等偏下的占31.6%、低收入的占12.6%,认为自己中等偏上的仅占5.4%。三是职工认为家庭现在的总体收支刚刚够用的占60.8%,能攒下些钱的仅占22.0%。四是职工选择占家庭支出比例大的前三的分别是日常吃饭、教育和房租房贷。五是职工普遍认为自身生活存在压力。45.3%的认为压力很大、有一定压力的占47.9%。职工认为产生压力大的前五位分别是低收入(22.3%)、子女教育(17.2%)、生病就医(16.0%)、房价(13.4%)和社会保障待遇差(8.2%)。六是绝大多数职工认为物价上涨对生活影响很大。占69.9%。

(四)内部矛盾增多。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职工队伍的分化,职工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相互矛盾增多,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面临挑战。一是城镇职工与农民工的身份矛盾。一些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仍然难以消去身份的影响,与同单位的城镇职工存在着同工不同酬,不能同等享受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的差别。一些企业用劳务派遣工、临时工、协议工等用工方式,把职工分为三六九等,人为制造职工之间的矛盾。二是公务员与产业工人之间的待遇矛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产业工人一直经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公务员相对比较稳定,且在收入、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待遇都优于产业工人。近年来,公务员不断增涨工资,退休金也高于普通职工,加之公务员是福利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加深了产业工人对公务员群体的不满。三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地位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企业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他们单纯从经济角度出发制定企业的各项制度,很少考虑职工的感受和切身利益,造成了职工对企业的不满和亲合力下降。四是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收入矛盾。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多数单位片面强调管理者的作用,不断拉大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的收入。一些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工资是职工的数倍、数十倍。一些股份制企业,千方百计压低职工工资,增加少数人的分红比例。多数私营企业只为管理层缴纳“三金”,对普通职工的社会保障不管不问。普通职工对管理层的不满情绪在增长。造成关系不融洽前五位的原因职工认为是职工收入低(20.9%)、单位管理决策缺乏职工参与,双方沟通少(18.7%)、收入和福利待遇差距大(14.3%)、经营管理者不尊重职工(9.9%)、工作太累,经常加班(7.7%)。

(五)技术素质偏低。近年来,通过技术培训、职工技能大赛以及师带徒等多种形式,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有较大差距。一是技术工人总量偏少。二是技术工人的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较少。三是技术工人工种不齐全,数控机床等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精密设备的操作人才不足。四是农民工队伍技术素质不高,对职工队伍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造成了冲击。五是留住人才困难。做为老工业城市,自贡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但是地方经济的不发达,企业留住人才难,技术工人流失大。

(六)劳动关系矛盾突出。不同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了劳动关系的多样性,被征地农民大量进入城镇务工冲击着原有的劳动关系格局,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体形势下,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屡屡发生。一是不按《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私营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普遍较低;许多企业职工对劳动合同是被动接受,基本无权提议;部分企业劳动合同内容不全,甚至违法。二是延长工作时间,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据问卷调查,职工每周工作在40~48个小时的占有一定的比例,领不到加班工资的现象比较突出,能领到但达不到法律规定标准的占30%以上。三是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金。

(七)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贫富悬殊加大,造成了职工的不满,孕育了不稳定因素。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一是由于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造成职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福利。一些企业缺少科学的业绩考核机制,经营者负盈不负亏,没有业绩而照拿奖励。许多企业在按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偏重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拉大管理、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工的分配差距。一些企业由于经营者持大股和实行年薪制,普通职工与管理层特别是领导层收入相差少则两三倍,多则十几倍,更甚者几十倍。二是非正常收入造成职工的不满。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搞钱权交易。部分职工反映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还有一些人不法经营,偷税漏税,获取不正当利益。据问卷调查,在问及“您是否认同靠劳动力能够过上富裕生活认同吗?”,仅43.4%的职工认同。(课题组成员:牟云川、刘蔚、张琪聪、王家伦、彭惬羚、彭涛、姚志鲲)


编辑:工会管理员

相关新闻

公告通知

热门标签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