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探索建立镇(街道)群团工作中心的实践与思考

2017-02-18 09:31 来源:51网 分享到:

   四川工会优秀论文选登

构建新格局 激发新作为

——纳溪区探索建立镇(街道)群团工作中心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泸州市纳溪区总工会 赵元柱 陈永刚 (一等奖)

2015年以来,纳溪区坚持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大胆探索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的群团组织设置形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镇(街道)群团工作中心,积极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群团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一、主要做法

(一)整合力量,解决“合力履职”的问题。一是合并现有兼职人员。统一由镇(街道)党务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由镇(街道)原群团组织负责人兼任中心副主任,并选调年轻公务员、西部计划志愿者作为中心兼职工作力量。二是补充配备专职人员。按照中层正职待遇调剂现有行政人员任专职副主任,将原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纳入中心管理,面向社会公开选拔24名专职工作人员,分配到各镇(街道)。通过调配,全区15个镇(街道)群团工作中心共配备专职群团干部54名,兼职群团干部63名。

(二)构建双阵地,解决“协同服务”的问题。将镇(街道)群团工作中心定位为基层群团组织的综合办事机构,整合现有资源,按照不少于20平方米的要求,落实办公场地,统一名称为“XX镇(街道)群团工作中心”,实现镇(街道)群团组织的标识标牌与中心标识标牌同步呈现,配齐办公设备;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群团组织服务窗口,构建前台咨询服务、后台统筹协调的“双阵地”模式。

(三)统筹经费,解决“运行保障”的问题。一是落实工作经费。按照每个中心每年 10—12万元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其中:区级财政承担部分作为中心的项目经费,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由区委群团部门联席会议研究统筹安排,镇(街道)财政承担部分作为中心日常工作经费。二是解决人员经费。通过“向上争取一点,区上补助一点,镇(街道)自筹一点”的“三个一点”方式解决人员经费问题。

(四)创新机制,解决“办事动力”的问题。一是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建立区、镇(街道)两级群团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自上而下“一体化”工作格局,实现上下左右联动,群团工作从原有的“单指发力”到群团工作中心“攥指为拳”整体给力。二是建立“倒逼”机制。通过公开群团工作中心职责任务,推行群众公开评议、捆绑考核、首问责任等举措,引入第三方评价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建立社会倒逼服务机制;推行群团项目化管理制度,公开项目任务、标准、期限、责任,将工作交给服务对象、管理对象来评价,建立服务效能倒逼机制。

二、初显成效

(一) 建立“服务平台”,服务中心工作更有力。中心的设立,有效提升了基层群团组织工作活力和办事效率。在服务就业创业上,累计开展就业创业培训20余场、招聘会5场,协调落实就业贷款100余万元,帮助23名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创业。在聚焦精准扶贫上,协助落实帮扶项目56个,累计硬化村级道路200余公里,5万名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和17个村用电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服务产业发展上,通过开展内培外引,协助产销服务,帮助协调落实要素保障等方式,积极服务产业发展。

(二)建立“共享平台”,服务基层群众更到位。中心的设立,解决了集中办公、分类统筹、针对性服务的难题,彻底改变基层群团“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目前,中心已统筹建立困难职工、重点青少年、残疾人、侨眷侨属等10个重点群体的台账,为开展“群团精准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统筹组织慰问各类群体5000余人次,协调爱心企业捐资捐物近200万元,成立了“家庭暴力救助庇护中心”,设立“家庭暴力案件投诉点”15个,受理案件9件,接受法律咨询53人。

(三)建立“活动平台”,促进社会和谐更有效。镇(街道)群团工作中心不仅有独立的工作后台,也设置了前置窗口,亮出群团身份,晒出工作职责,让不同类型的基层群众和社会组织第一时间能找得到组织,使得问题处置、回复更加及时有效。目前,已建立公益项目储备库,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公益项目35个,主要涉及重点青少年关爱、法制教育、城市宣传、安全教育等8个方面。已确定“守护天使花蕾行动”“衣衣不舍旧衣物回收”“自我防护进校园”等5个公益项目落户镇(街道)群团工作中心实施。此外,依托“纳爱”全覆盖体系建设,全面建立镇(街道)“纳爱”服务站,结对关爱留守儿童1200余人,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心理关怀200余次,90余人,涉罪未成年人帮教50人,涉罪未成年人批捕率、起诉率分别同比下降5.3、1.6个百分点。

三、几点启示

(一)坚持面向基层,“五联推动”是群团组织建设规范化的有益探索。努力探索组织联建、队伍联抓、阵地联用、活动联推、工作联动,形成“大群团”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协调联动作用,可以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基础,扩大群团的影响力。

(二)坚持机制创新,“活动管理项目化”是群团组织运行效率化的积极尝试。群团组织要克服和防止机关化、脱离群众的危险,需要积极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探索群团“活动管理项目化”,引入第三方评价和群众满意度评价,结合群团工作督导制度,形成倒逼机制,实现群团工作评价的可预见、可控制、可量化,可以促进群团工作提质增效。

(三)坚持务求实效,“精准化”服务是群团组织增强服务功能的必然选择。通过群团工作的网格化统筹、台帐式管理、动态化服务,针对服务对象情况进行个性、精准服务,使群团工作更“接地气”,实现群团工作职能与社会需求、群众诉求的有效对接,可以切实增强群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成效。

编辑:GH001

相关新闻

公告通知

热门标签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