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与传承

2016-10-21 12:50 来源:51网 分享到:

作为生于红旗下,成长于改革开放后新时代的“80后”,我们常常听人提及一句话:“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人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应当要珍惜”。在如今远离了硝烟与战争的和平年代里,这句话于我个人却有着更为真实而确切的份量。

可能是因为从童年起就明白,在每年清明都会前往祭奠的烈士陵园那一方长满青苔碑铭上的鲜红五角星里,有一颗是属于我那位从未见过面的外公的吧。

我的外公是无数个为了新中国而投身革命战争中的一人,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正是因为亲身经历了解放前最黑暗的年代:战乱、逃荒、亲人的分离……才毅然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他在解放战争中与敌人作战曾经三次光荣负伤,后来成长为一名党员干部;在解放后平息叛乱的战斗中,由于当时形势复杂,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外公带领了一支党员工作小组深入当地搞中心工作,由于叛徒的出卖,在与前来夜袭的匪徒搏斗中壮烈牺牲。从当年档案史料的记载中可以得知,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鼓励同伴们坚信胜利,继续战斗,冲出包围及时向上级报告当地的匪情。也正是因为后来的顺利突围,及时报告匪情,使当地党委和政府得以及时组织了武装力量,顺利清剿了该股危险的叛匪势力。

外公牺牲时只有三十九岁,被上级批准为革命烈士,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躺进了松柏环绕的烈士陵园,尽享哀荣。而他的离开给至亲的人们留下无法弥补的伤痛,也有难以磨灭的影响。独自一人抚养孩子们长大的外婆提起当年事,也说过有那么一些“如果”的情况:外公在解放战争中受过伤,体内还有未能取出的弹片,在当时已经不是战斗人员,“如果”那时候他不以党员干部的身份选择带领工作组深入匪区开展中心工作;在被偷袭时,“如果”他不那么坚决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最后时刻“如果”他不坚持突围,报告情况……“即使有这些机会,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有信仰的质朴而坚定的人,同时也是真正受过苦而懂得和平不易的人,选择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吧。”外婆这样告诉我们。

外公离开时虽未给家人留下只字片语,但他用生命的轨迹书写了一种纯粹和坚持,这种信念在此后一直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成为每一个家庭成员所遵守的一种信条和立身做人的准则。继承好亲人的信仰,守护好他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得的平安生活,清白做人,踏实做事成为家里人缅怀外公的方式。而每一年的清明节,家里的小辈们都从各处聚来,一同前往外公所在的烈士陵园对那方碑铭“报告近况”,从父母一辈再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成为多年来从未间断并将一直传承下去的一种特别的仪式。

作者: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

编辑:GH001

相关新闻

公告通知

热门标签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