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到改革,中国政治的“毒舌”解读

2016-10-21 11:41 来源:51网 分享到:

——读《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有感

《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作者李侃如30多年来研究中国成果的结晶,该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1998年8月至2000年,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部资深主任,负责美国对东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所以该书的某些角度,反映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者对中国,尤其是近现代的中国政治的看法,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本书主要从几个部分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一部分(1-2章),作者从孔子和儒家思想开始讲起,客观地描述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晚清时期的衰落、共和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民主革命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的看法。第二部分(2-5章),作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期的社会格局,以及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特殊发展道路。书中谈及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发展道路,包括夺权斗争,政治精英冲突和过去的政策导向,并阐述了西方学者眼中的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时代的政府管理方式、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第三部分(6-7章),作者通过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管理机构设置和结构,如中央政府、县、乡等不同层级的管理体制,和“条”、“块”管理体系等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介绍和研究,对我们有不错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8-11章),作者对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如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以及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整体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推论,并展望了中国的未来发展。

全书中国两千年来的政府与社会的分析深入细致,既有总揽,又有详说。详说处处都点到中国问题的痛处,读到兴致之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不得不佩服作者分析能力与观察问题的角度,也为中国学者做学问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方法与角度。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很多在国内学界不容易见到的语言描述新中国的社会政治格局,尤其是在评论毛泽东时期的部分最为精彩,可见作者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做研究。如书中写到,“尽管毛泽东致力于快速发展重工业,但他始终对以苏联模式为基础的政策所造成的不平等加剧、官僚阶级的形成和城乡差距扩大等必然趋势非常警惕。他因此一再介入体制的运作以改变其社会和政治后果,使之主要转向在共同生活与工作的人群中实行平均主义,以及敌视知识分子、反城市主义和反官僚主义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毛周期性地在与自己的创造物作战,结果,这种混战使他和‘体制’都精疲力竭,却没有产生一个明确的赢家。这些斗争及其结果都给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针见血的指出新中国早期一系列重大决定的根源及影响,让人耳目一新。

书中对于中国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权力解读,与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有极大的差别,本书中所描述的,“中国领导人善于组织复杂的政府官僚机构,却始终不能缜密地制定出政治程序与制度,以避免他们自己的权力斗争扰乱整个体制。此外,中国公众一直没有得到机会,去发展正常的政治参与渠道。”这一观点在国内学者的著作中,是很难见到的。而恰恰是这种“旁观者”的视角,对当代人对政治体制的优化有极为重要的启发作用。

总的来说,本书名为《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试图主要从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追溯和社会分析,来给未来的中国选择一条发展道路,却终究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结论。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可能被一本书囊括,也不可能被某一个专家所洞悉,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道路。虽然本书存在有某些缺陷,比如在某些历史事实的描述内容值得商榷,对民国部分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局面的描述也显得力度不足,但相比它的研究贡献,那些小瑕疵都显得不足挂齿。

作者: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 庄磊

编辑:GH001

相关新闻

公告通知

热门标签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