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管理探索

2016-12-11 09:37 来源:51网 分享到:

舆情管理探索

广安市国家税务局 袁武光 尹安明 张波

一、网络舆情概述

网络舆情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由于国内目前网络普及率高,上网门槛低,近几年来网民数量暴发性增长,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网络就像一个大菜市场,人多嘴杂。网络上出现的很多事件、观点,普通网民根本无法分辨真伪,大众容易在网络大V鼓动下做出过激之举。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公众通过互联网表达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其表现方式主要为: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微博、播客、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 网络媒体是公认的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二、重大网络舆情产生分析

因为参与网络的人数众多,涉及面广,一件日常的小事都可以无限扩大变成网络中的热点话题。负面舆论变成网络热点之后,会给事件当事人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如果事件涉及到政府单位,如果政府对舆情处理不当,极易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那么,哪些事件容易成为网络热点呢?一是涉及到公众的重大安全事件,比如交通、厂矿、医疗安全事故等,成为网络热点事件,被公众关注;二是政府工作人员对公共事件的处置不当,被诉及网络。

三、政府舆情管理探索

当前,网络舆情管理面临新形势:一是网络舆论工作进入专业化、精细化的舆论博弈阶段,需大力培育互联网文化植被;二是意见领袖由“网络大V”向“专业中V”转变,需用专业影响力在多元声音中凝聚共识;三是“双微”建设潮涌,要擅长打“游击战”需形成舆论对冲;四是公众舆论路径不断缩短,需实现网络协调。

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我们的思路与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微杜渐,消灭舆情于萌芽状态。

重大网络舆情大多都因弱势群体受到不公待遇或人格污辱,诉及网络后逐渐发酵形成网络热点。政府单位需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巡视网络:一是以网为镜可以了解民意,知道民众所想,办成民众所愿;二是在舆情初发期即可快速查清事实,立即澄清。

2、依法治网,夯实制度基础。

以制度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夯实网络舆情引导的制度和法治基础,引导网民增强制度意识和法治意识。落实网络实名制和问责制,对网络推手、网络造谣者尤其是恶意信息的制造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发现虚假信息或不当言论应采取有效干预手段。

3、要加强“舆商”建设,提高引导能力。

要加强“舆商”建设,把通过网络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汇聚民智作为新的联系群众的方式,学会用网民和广大群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引导广大干部真懂新媒体、善用新媒体,拥有进退得当的舆论博弈能力,善于转危为机。

4、要形成主流舆论,掌握工作主动。

主动设置一些贴近网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议题,吸引公众参与话语交流,让主流声音占领舆论场,推动网络从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源头转变成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的重要阵地。

5、要塑造理性文化,培育公共精神。

在网络时代,要实现网络舆情健康的常态化,就要对公共文化进行理性塑造,要对公众开展切实的公共理性和责任教育,培养公众的包容、规则、诚信等意识,合理合法表达心声,形成正能量占先的网络环境。

6、要提高思想认识,统筹社会治理。

政府领导要克服网络管理的消极防范心态,不断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让舆论引导与社会转型力度相匹配,与社会治理结构和社会治理基础的变化相协调,实现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治理的统筹治理。

编辑:GH001

相关新闻

公告通知

热门标签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