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四型”工会 “亮点”纷呈 “热点”暖人

2014-03-04 12:34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建设全国一流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工会

成都打造“四型”工会 “亮点”纷呈 “热点”暖人

5年来,先后为3.1万余名职工追讨拖欠工资6.9亿元

2月27日,成都广大职工又迎来其五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成都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如期又隆重召开,这也是具有80余年工运历史的成都工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一次盛会。

过去5年,具有光荣传统的成都工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定信念、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在追求建设全国一流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工会中,亮点纷呈、“热点”暖人,创立的“工会城际间维权联动机制创新”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提名奖;市总连续5年获成都市委目标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全省工会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并被全总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围绕“中心”主动作为

5年来,成都工会紧紧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切实发挥了工会“大学校”作用。成都市委、市政府对工会工作更是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政府与工会的多次联席会议,认真解决了工会工作存在的困难,将困难帮扶、就业创业、职工技能、职工维权和工会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均纳入到为民办实事工程工作目标中,并支持市总提升服务场所建设;市人大积极研究制定涉及职工权益和工会工作的法规政策,市政协每年对涉及职工权益的重要问题进行视察调研,进而为成都工会创新发展和发挥作用营造了良好条件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有新贡献。成都工会全面参与了灾后重建,并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冲击,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高扬“工人先锋号”旗帜,在当地诸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组织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提出合理化建议;广泛开展“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实施技师培养五年计划、“三室一制”建设,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成都赛区比赛;选树金牌工人、职业技能带头人,助推成都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大兴市战略”实施。参加劳动竞赛企业59313个、职工457万人次,创建“工人先锋号”1373个,培养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2734名,提出合理化建议近25万条,创造经济价值8.6亿余元。

二是就业创业援助有新成效。成都工会积极参与实施该市就业优先战略,组织“春风送岗位”、“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活动,实施“技能证书培训计划”,开展“家乡再创业,建功试验区”活动,搭建创业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创业成都建设。帮助15.07万人次实现就业、1.24万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发放小额贷款贴息补助、创业补助1479万元,推动创业小额贷款3.46亿元,建立创业园区10个,帮助8928人实现创业。

三是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有新突破。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文明成都·从我做起”群众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选树了10名“成都文明职工之星”,评选了“成都市环境优美10佳企业”。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26万余人,建立职工书屋590个,创立农民工法制夜校20所,持续组织“送演出、送电影、送体育、送图书”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是发挥劳模先进引领作用有新作为。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时代精神,组织召开了成都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和成都市灾后重建表彰大会,推选表彰了一批全国及省、市劳模,并在全国工会系统率先评选出王永洪、袁小苹等11名“成都好工人”,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社会氛围。

依靠创新强化维权和帮扶职能

一是健全职工维权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成都工会先后与42个城市工会签订城际间维权联动协议,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用工、清欠工资、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等专项行动;提出并完成“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三年计划”;建立工会网络舆情平台,主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特别是在金融危机、“4.20”芦山地震、全球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期间,确保了全市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5年来,成都工会共受理调处劳动争议1.1万余件,集体劳动争议591件,为3.1万余名职工(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6.9亿元。

二是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在全面完成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三年行动计划中,成都工会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综合标准化,其试点被国家标委确定为2012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月”活动,深化企业工资集体协议履约质量调查评估,促进了企业职工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据统计,目前全市参加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企业3800家,已建立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率达96.09%;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8450份,覆盖企业11.9万家,职工284万余人。

三是惠民帮扶工作实效明显。持续开展送温暖活动,发放帮扶资金6600余万元,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16.75万人次;深入推进金秋助学活动,为11561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助学金近1500万元;完成对建档困难职工和环卫工人健康体检11.16万人次;参加互助保险职工213.5万人次,支付赔付金8417万元。建立服务户外劳动者的“15分钟之家”335个,街道社区工会帮扶服务站3321个、企业工会帮扶中心219个,完成了东郊职工群众惠民服务中心建设。

“强本固基”让服务职工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工会组织覆盖面稳步扩大。成都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机制,大力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着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外资企业和小微企业组建工会,大力发展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和服务业职工入会。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工会“小三级”组织网络,广泛开展职工之家、“双亮双促”、双爱双评和会员评家活动。全市工会组织2.83万个,涵盖单位14.56万家,工会会员326.28万人,已建会企业女职工组织组建率达到99.87%。

二是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扎实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主题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完善制度24项,机关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完成区(市)县工会换届工作,建立工会专职工作者绩效薪酬制度,开展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考核激励、直选选派试点工作,培训工会干部29.8万人次,全市工会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有了长足进步。

三是其他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工会适应新形势要求,更加强化跨部门协作联动、调研评估、财务经审和资产管理等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更加规范和完善了目标绩效管理、女职工工作、宣传报道、信息统计等工作制度。大力推进工会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基本形成全市工会基础信息数据库。各区(市)县总工会(办事处)和产业工委(会)主动作为,在服务企业职工、维权维稳、组织建设等方面创造出了许多特色亮点,发挥了积极作用。市总职工疗养院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宫、职工大学服务职工能力进一步提升。

5年来,成都市总先后荣获全国创业就业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提名奖等31项国家级荣誉。

不断开创成都工运事业发展新局面

记者从成都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看到,未来5年,成都工会提出的目标和愿景:以改革的勇气、开放的视角、实干的精神,不断开创成都工运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推动成都“转型升级”更有作为。在坚持每年组织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的同时,推动“三室一制”建设(即建立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推行名师带徒制度),并将100个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也纳入了未来五年的规划。推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千人计划、技师培养计划和高技能竞技人才培养计划。未来5年,成都工会将使8000名技术工人技能素质有实质性提升,同时还要做好“成都好工人”这一品牌。

二是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更有成效。成都工会将探索工资集体协商社会购买服务机制,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协商难的问题,力争形成‘区域谈底线、行业谈标准、企业谈增长’的工作格局,同时,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方式,力争5年内使成都建会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标准化建制率达到80%以上。

三是竭诚服务职工需求更有力度。今后五年,成都工会将加快推进企业工会、社区(园区)工会和工会帮扶服务站(点)“会站合一”,探索施行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联系社区制度,把服务网点建成职工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离不开的“职工之家”,并将让户外劳动者“15分钟之家”、金秋助学等特色工会服务品牌实现规范化、成熟化运作。为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成都工会将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证书培训计划,并完善工会小额贷款贴息机制,每年实现工会创业援助小额贷款不少于3000万元等,从而真正实现以推动创业来带动就业。

四是把工会组织建设为真正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真正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人”。成都工会将健全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并不断提高组织覆盖质量,通过创新工会运行机制、活动方式、考评机制,激励各级工会创造活力;通过.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提高工会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和服务职工的能力;通过加强工会干部协管,坚持和巩固地方工会主席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配齐配强街道(乡镇)、社区工会领导班子,稳妥加大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工作力度,加快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会系统内外跨部门协作机制建设;通过深化经费收管用机制,确保工会经费收入稳步增长,并提高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水平,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促进工会资产保值增值。(记者 高柱 通讯员 邱志)

编辑:GH001

相关新闻

热门标签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