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工人成为更有力量的时代“红人”

2019-08-07 08:39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上海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让产业工人成为更有力量的时代“红人”

从政治地位的提升,到收入、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政策倾斜,上海正沿着《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划的“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今年5月7日至20日,上海市总工会、市委督查室、市委改革办、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按照“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推进落实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联合督查组分设4个实地督查小组,深入全市16个区、17个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企业进行实地督查,采用听取汇报、专题座谈、深度访谈等形式,分别与产业工人代表、基层企业负责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385人进行了交流讨论。 

督查报告表明:各项工作取得一定进展,阶段性改革成果初步显现。 

让高技能人才收获荣誉和动力 

最近一段日子,上海嘉定技术工人的生活里发生了不少改变:《嘉定工匠》宣传片,正通过多渠道展映;讲述工人自己故事的书籍《奋斗者》,出现在区内各个职工书屋的书架上;职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重点领域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得到重点扶持;住房、医疗、公共服务等“痛点”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嘉定区的变化不是个例,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谋划推进,已是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基调。”上海市总工会负责人说,在十三届市政协委员推选中,新提名3名一线产业工人(占比11.5%);在十五届市人大代表中,产业工人代表69名(占比8%);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换届后,基层一线人员在代表大会代表中的占比分别高达84.8%、86.7%、86.3%,进一步畅通基层一线职工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渠道。 

让更多高技能人才收获荣誉和动力,是上海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着力点。为此,上海三措并举: 

——推动国家级技能人才专项激励计划试点。在《上海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中,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列为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八类重点群体之一,提出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等。 

——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并享受相应津贴补助;市发改委等六部门制订《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明确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的对象包括对企业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 

——落实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目前已构建居住证(含居住证积分)、居转户、直接落户的梯度化人口政策体系。2018年共引进落户技能人才164人,办理居住证积分571人。 

如今,“口袋有钱,脸上有光”正成为上海众多技术工人的切身体验。 

让产业工人更有力量 

“想不到一次比赛,既让我升级了理论知识,也让我从中级变成了高级。”来自陕西的麻晓杰,参加莘庄工业区总工会与群益职校联合举办的数控机床技能比武,获得第1名的好成绩,作为竞赛的奖励,这位机械专业的中专生破格获得了高级数控车工证书。 

“如果自己考高级的话,需要去外面培训机构学习一年多,耗费的时间精力都不少。”麻晓杰说。 

针对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难题,从评价、培养、使用等角度切入,上海市人大修订《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将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中的相关内容纳入重点条款。据此,上海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1年)》中,明确十大技能提升计划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依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大企业、行业协会、工业园区,建立110家面向上下游企业开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国家级基地14家。推进职业教育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和院校体系完善,中高职共减少120个专业,新增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运行控制、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专业,开发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专业。新增25个中高贯通、14个中本贯通的专业试点,新增9个双证融通试点和9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加大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力度。 

在优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方面,上海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优化补贴方式,推进直补个人、直补企业等职业培训补贴方式,切实提升企业、职工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引导多元投入的激励机制,鼓励各方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参与职业培训。 

作为政策的主要实施部门之一,上海市总工会一方面与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工匠进修学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校企联盟,在全市各级劳模和高技能人才、一线产业工人以及各类在岗人员、创客群体中开展教育培训,推动职工技能评价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创造性开展新时代劳动技能竞赛,探索“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五位一体的劳动竞赛机制,让越来越多的“麻晓杰们”脱颖而出,帮助破解企业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 

公共服务细致入微 

对于沈毅斌来说,每天上下班交通曾是一大困扰。虽然可乘地铁上下班,但地铁站离公司2公里以上的距离让他望而却步。用他的话说,公交车出现时间“阴晴不定”,共享单车高峰时“基本没有”,只能靠自己的“11路”长途跋涉,如果遇上夏季高温天气,上班更像是一场拉力赛。 

但如今,只要确保每天8时20分前赶上由地铁站始发的浦江智谷园区班车,沈毅斌就能在舒适的空调车内坐过这两公里,路上所花的5分钟时间,是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据园区工会联合会主席郑光荣介绍,班车服务已推行多年,最初,班车每人每次一元,但后来,这一费用也由园区承担。“虽然每年园区将多花12万元左右,但是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这节省了职工在路上的大量时间。” 

浦江智谷的班车只是一个缩影,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成为上海又一重点措施。 

聚焦上海稳定就业、长期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非沪籍高技能人才,上海进一步扩大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应范围,将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符合该市住房限购政策以及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收入、财产准入条件的非沪籍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已在虹口、松江、金山区先行试点申请受理。去年,该市累计建设筹措各类单位租赁房约9.2万套,累计保障家庭(含退出)约39.6万户,其中产业工人等各类务工人员约占80%以上。 

根据产业园区需求和客流量实际情况,重点对嘉定、松江、闵行等三个试点区的公交线网布局进行优化,不断改善产业工人集聚的工业区、产业园区公交出行条件。上海2018年共新辟6条公交线路,调整28条公交线路走向,延长17条线路运营时间,增加28条线路运能,新增200个公交候车亭,同时增设多个停靠站点,推进有轨电车试运营及配套公交线网调整等。在嘉定、闵行区还开辟了17条定制班线。 

在闵行区,探索“长租公寓”项目建设、优化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新建莘福文化创意园立体机械式车库……这些解决方案,正一点点改变产业工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记者 钱培坚)

编辑:GH001

相关新闻

公告通知

热门标签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0428号-1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