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读书征文 >

家风如雨

2017-06-30 10:47 来源:51网 分享到:

家风如雨

苏月滢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天辰投资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单位,家庭教育作为最基础而又伴随终身的教育,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对个人成长施与的重要教育影响,而家风作为家庭教育的灵魂,体现的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精神认同,是个体成长的精神基石。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家教准则,家风态度,甚至写成家训代代相传。无论这一言辞是否为惊世箴言,是否常被人挂在嘴边,最重要的是会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家风的作用更在于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正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自古,周公的《诫伯禽书》有:“一饭三吐哺”;著名学者纪晓岚在家书中对子女严格规定“四戒”、“四宜”。“四戒”即戒晚起,戒懒惰,戒奢华,戒骄傲。“四宜”即宜勤奋读书,宜尊敬老师,宜爱众乐群,宜谨慎饮食;曾国藩家训有:“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这些家训或如雷贯耳,或字字珠玑,垂范世人。可以说,这些源远流长且独具特色的家风家训,既成为了家庭教育的范本,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因而也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千载流传。

然而在更多鲜活的家庭教育的例子中,家风却不不仅仅是成文的宣言和记载,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著名革命家、思想家梁启超虽然毕生都没能够见证其社会理想的实现,但作为一个父亲,从与子女的深厚情感和子女们在后来的成就而言,他可以说是此生无憾了。他的九个子女,各有所长,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与梁家之家风和他的教育、引导是分不开的。除了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几个子女中有经济学家,图书馆学家,社会活动家,还有的擅长诗词音乐。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的教育,是方方面面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梁启超不仅留下了大量的学术、时事著作,还有数量可观的书信,总数超过2000封,其中300多封是他的家书,整整持续了30年。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希望子女不要看重文凭,在做学问时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同时他更勉励子女首先要做一名负责任的国民,在写给梁思顺的信中说:“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写给梁思顺的信中,又写道:“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便是天地间堂堂地一个人。”

再思考到我自己的家庭,回想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家风对我来说似乎并无醍醐灌顶的警醒,也无扑面而来的浩荡气势。在我的成长中,父母各自扮演的似乎是慈父严母的角色。

母亲十分勤俭节约,与人为善,对我要求严格,以身作则,在我心中是最最严厉和负责人的母亲。小时候的我总不记得母亲的夸奖和赞赏,总记得因粗心而造成的小小失误总是成为被她关注和责备的地方。如果我做到九十九分,也会一分的过错受到过严厉的批评,而如果我犯了更加严重的错误,反而会帮我冷静分析,不会责难我。因为她知道大错误我自己会重视会懂得内疚,不用过多的批评我,而小错误反而要更加重视它,让我印象深刻。细节决定成败这一堂课,便是我母亲给我的重要的家风教育,令我知道戒骄戒躁,不可以因小失大。

我的父亲教会我的是另一人生态度。在社会似乎越来越崇尚功利化教育时,甚至曾经有老师也只注重成绩,常常向我们灌输成功学,其他的审美、人性化的事物被她直接指为废物,直接告诉我们“我是不会给自己的女儿念童话故事,让她少点不切实际的幻想。”我陷入了疑惑,各国童话童谣数量如此灿烂多彩,真是无用的废物吗?我的父亲得知后,告诉我:“人怎么能没有美好的向往呢?人应该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只去了解有用的事物,世上还有美和善。”人生的态度在他看来除了严于律己,也应该向往人性之美和精神的松弛愉快,学会欣赏“无用”之物的美,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品质。正如我国著名画家丰子恺认为童年的纯真才是最宝贵的,他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感谢我的父亲也让我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

家风的传承不需过多的语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能感受到家人作为榜样、作为灵魂导师的力量,就实现了家风最宝贵的价值。再影响着不同的家庭、社会,才有了更多正能量的传播种子,最终千门万户的优秀家风才能汇聚成清明而又各具特色的良好社会风气。  

友情链接:51网51情缘网51社区四川新闻网桂工网中工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