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极力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体系为民解困

2016-10-13 08:53 来源:51网 分享到:

“帮扶大树”是这样长成的

——达州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纪略

“金秋来临,往往让人联想到收获。但作为工会工作者,秋天却是一个容易引人回忆和牵挂的季节!我们立刻会想到金秋助学、种养殖领域创业者们的收获状况以及他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境况。”达州市总工会主要领导一见到我们,就发出如此感慨,袒露出工会人牵挂职工群众的一腔情怀。

这种情怀根深蒂固。追根溯源,工会帮扶,可以说是一个跨世纪的概念。达州市工会组织自51年前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了解难济困的帮扶工作,当然,大规模、有深度的帮扶是近20余年的事情。纵观其轨迹,达州市帮扶工作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体系。近20余年尤其是近年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了党和政府推动民生改善的前沿窗口;成为各方帮扶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抓手。

历史刻痕 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50年前:那个年代叫“吃补助”

达州市自1951年10月成立工会组织(当时叫川北区总工会达县专区办事处)起,就开始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当时叫做“困难补助”,一直持续到1990年期间。这个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职工群众生活普遍较为困难,当时对特殊困难职工和受灾职工进行困难补助。到了八九十年代,全市各级工会累计为职工77859人(次)发放困难补助386.7739万元,有效缓解了职工生活压力,减轻了企业负担。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救助范围狭窄,带有较强的临时性。

世纪之交:“送温暖工程”暖风劲吹

直到1991年,全市进入为困难职工“送温暖”、帮助“渡难关”阶段,从当年1月开始,各级工会开始开展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和救济困难职工。1992年12月,全市各级工会在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1994年,把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推动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1995年,启动了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金秋助学”活动。

这一时期帮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送温暖”活动逐渐升级为送温暖工程,并形成党政主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帮扶内容逐渐丰富,从 “送温暖”发展到“金秋助学”、帮助维权、帮助就业和创业,等等。帮扶范围扩大,由特困职工扩大为困难职工群体;帮扶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逐步形成了“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大品牌,形成了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和工作格局,成为全市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工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职工的品牌工作和形象标志。

风生水起:帮扶阵地建设、手段强化阶段

从2003年到2007年左右。这个阶段主要解决如何进一步规范困难职工帮扶,提高惠民帮扶效果。在党政大力支持下,达州市总工会整合资源,大力推动惠民帮扶中心建设,并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2003年9月,达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2007年底, 7县(市、区)帮扶中心建成,部分乡(镇)建立困难职工帮扶站,形成了帮扶工作“逐级负责、上级支持、上下联动”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帮扶体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阵地建设,建立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困难职工帮扶由常态化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帮扶对象由困难职工扩大到农民工;帮扶内容从生活救助、子女入学扩展到医疗、就业、法律援助等方面。

融入大格局:工会帮扶工作创新阶段

从2008年以来至今这段时期。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任务,减缓社会就业压力,工会帮扶工作升档提速,加大了力度,并处于党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全总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省总工会提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时期,在这种经济社会全面深入发展的重大时期,工会帮扶工作必须积极努力探索、开拓创新,将帮扶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切实维护、保障职工包括农民工的多种权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完善工会三级帮扶体系,实现帮扶工作网络化;跟进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步伐,实现帮扶重点明晰化;整合内外资源,实现帮扶工作社会化;逐步形成了“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 、“冬送温暖”四大品牌,形成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帮扶与“造血”帮扶并举、工会帮扶与社会帮扶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工作格局,工会帮扶工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也即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50余载时光变迁,20多年风霜雨雪。达州市工会努力为困难职工群众解难、为党政分忧,为广大职工稳心,为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工会组织的艰辛付出和睿智探索,也在工运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宝贵而精彩的篇章:

真情付出 “帮扶大树”是这样长成的

基础数据会说话

以调查研究奠定帮扶基础

“你好!请填一下这个表,我们将把你的一切情况登记造册、进入档案,最终将进入到上级工会的帮扶网络,对你实行帮扶”。

“谢谢!”

这种场景,几乎在任何一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站点或者企业工会都能看到。这是帮扶工作的第一步——调查摸底。首先,在对特困职工家庭人口、就业状况、收入情况、致困原因和思想状况等详细准确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规范的困难职工纸质档案和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电子档案。目前,已建特困职工档案48755户,初步形成了市、县(市、区)、基层三级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了电子动态管理。其次,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来为帮扶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围绕困难职工关心的问题、再就业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突出矛盾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多年来相继开展了困难职工情况调查、困难企业状况调查、民营企业用工状况调查等各项调研活动。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不同方式、利用不同场合、千方百计反映困难职工的呼声、愿望和要求。

让制度立威

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

市总工会领导班子认为:困难职工帮扶是一项长期性民生工程,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机制支撑。根据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特征和帮扶工作中矛盾问题的集中点,达州市总工会相继制定了《困难职工就医帮扶办法》、《困难职工子女入学帮扶办法》、《困难职工再就业帮扶办法》、《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帮扶办法》、《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内容及工作程序》、《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流程图》等帮扶制度,对帮扶范围和对象、帮扶方式和内容、帮扶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规范,科学地对困难职工实施特困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帮助,并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修改完善,确保了帮扶工作廉洁、优质、高效运作。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政府(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就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与政府、企业沟通协商、达成共识,为困难职工帮扶争取更多的资源。

一大批“窗口”面向职工办实事

构筑困难职工帮扶阵地

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是工会帮扶工作从幕后走向前台,在对困难职工群众提供“集成式”帮扶的同时接受社会监督的标志。

2003年和2007年,市本级和7县(区、市)分别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截至目前,全市乡镇都设立了惠民帮扶站点,形成了全市乡镇困难职工帮扶网络。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由工会管理运作,主要为困难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方面帮助和服务,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惠民帮扶中心集合了工、青、妇和部分政府部门的帮扶和服务项目,占地2200余平方米,惠民帮扶中心分为四大服务阵地,十个工作窗口,五个分中心和两支流动服务队,面向全体困难群众开展帮扶服务。

帮扶内容涉及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就业再就业援助和残疾人帮扶救助等十四个项目,重点为城镇低保户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提供生活、就医、上学、就业、贷款、维权等方面的应急帮扶。目前,“两中心”成为党政工实施民生帮扶的重要平台,每年接待困难群众10余万人次。市本级惠民帮扶中心困难群众应急帮扶救助资金财政专项预算在2010年50万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每年不少于10万元),2015年达到不低于100万元。市中心将2014年确定为全市惠民帮扶中心工作绩效管理提升年,与各地中心签订了年度绩效管理责任书。

阵地帮扶。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服务阵地,挂牌并规范运行的惠民超市、惠民药房、惠民医院分别不得少于1家。目前各县(市、区)城区、乡镇共建立惠民超市28家、惠民药房36家、惠民医院19家。2014年,全市服务阵地共帮扶困难群众30.95万人,优惠金额达388.67万元。

网络帮扶。依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乡(镇、街道)惠民帮扶站,形成惠民帮扶网络。困难群众在各惠民帮扶站反映自己的诉求,便可得到快捷的帮扶。目前全市共建立惠民帮扶站262个,已在89.1%的乡(镇、街道)建立了惠民帮扶站。

劳模帮扶。一是积极做好元旦春节等节日慰问工作。二是开展省部级城镇困难劳模和农村劳模的补助金以及市级困难劳模补助金申请与发放工作。2016年全市为428名省部级劳模发放春节慰问金599,200元、为621名市级劳模发放春节慰问金316,500元。为16名全国劳模申请了生活困难补助金259,903元,为16名全国劳模申请了特殊困难帮扶金410,000元;为73名省部级城镇困难劳模发放补助金350,400元,为44名省部级农村劳模发放生活补助金105,600元,为28名省部级农村困难劳模发放困难补助金67,200元,为33名省部级特殊困难劳模发放特殊困难帮扶资金330,000元,为17名市级困难劳模发放补助金14,280元。还安排了劳模们的健康体检和疗休养。

创新困难职工帮扶的内容和形式

人是活的,你得因情况而改变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稳定的政治责任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立足自身职能,着眼职工需求,不断创新帮扶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结对帮扶与单位帮扶 实行党员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将个人力量与和组织优势相结合。党员干部对所帮扶对象全面关注,经常走访,及时解决困难,形成“以单位为依托,由党员干部带头帮、单位集体共同帮”的新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

应急帮扶 对职工(农民工)群众遭遇的突发性困难特事特办,先垫付应急帮扶款,解决燃眉之急。联合多部门对受灾职工给予帮助和支持。如2010年“7.18” 特大洪灾时,与市企业家协会开展“一企受灾、百企支援”活动,帮助受灾职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项目”帮扶 “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帮扶项目活动已成为我市工会维权帮扶工作的四大品牌。此外,还开展了“农民工援助行动”、“劳模关爱周”、 “情暖通川”等多个项目活动。在持续推进帮扶工作项目化建设进程中,市总印发了《达州市工会工作项目考评暂行办法》,将帮扶救助工作、就业促进工作、“四季送”工作等纳入项目化管理。在吸取去年项目申报工作经验基础上,对项目申报进行了认真筛选、提炼和优化,2015年上报帮扶项目18个,省总批复18个,申报资金1570万元,批复781.8万元。今年上半年,又对各基层工会申报的项目认真评估、提炼和优化, 已申报省财项目7个,申报资金250.7万元,获批资金187万元,覆盖困难职工3605人;申报省总帮扶项目5个,申报资金589.51万元,计划帮扶11576人。

“造血”帮扶 一是为困难职工提供源头政策帮助。通过与政府召开联席会议,为困难职工需求和工会主张主动争取源头政策支持。二是帮助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每年投入大量扶持资金,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建立工会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组织下岗职工参加各类培训。积极开展职业介绍服务,举办大型职业招聘会,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累计帮助1123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三是实施“农民工援助行动”。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开展“企业不裁员承诺活动”,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最大限度稳定职工就业岗位。在农民工输出集中地举办农民工技能免费培训班和特色农业技术培训班,从政策、资金、项目上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

法律援助 成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开通“12351” 热线电话,接待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并做好登记处理。建立城际间联动维权机制,在农民工外出务工集中地跟踪维权服务。大力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活动,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督促劳动法律法规落实。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有力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 2009年为渠县龙潭乡农民工肖化忠职业病维权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和2015年为职工陈历太等实施法律援助的效果良好,受到各界好评。

医疗救助 为困难职工发放医疗救助金,积极发展职工互助保险,与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共同推出《达州市职工重大疾病保障计划》,不断提高职工在养老、医疗、工伤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开展女职工大病保险工作。全市女职工大病保险人数连年稳步增长,在全省名列前茅。

达州市总工会着力落实省委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要求,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对口联系了通川区北外镇高家坝社区、通川区红旗路社区、朝阳街道钢花社区、朝阳街道龙泉社区、西外镇新锦社区、碑庙镇、渠县岩峰镇回龙村七个群团服务中心。市总工会帮扶资金向试点中心倾斜,将部分困难职工帮扶直接纳入市本级,由市本级直接帮扶。为全市10个试点中心申请省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专项资金。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陈中华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亲临现场调研,切实解决困难和温饱。党组书记、副主席常荣,党组成员、副主席赵银川,副主席吕芸及原任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贾德先等多位领导先后数次深入各对口联系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详细了解群团工作开展情况,就如何发挥服务中心群团优势做出具体安排。

“金秋助学” 孩子们,历来最为成年人牵挂,尤其是困难职工家中的孩子读书问题,达州市每年要筹集近300万元来推进“金秋助学”这件大事,让孩子们不被贫困隔离在受教育的路上。市总工会女工委的一名领导,多年来资助了西南石油大学一名孤儿,读书期间,经常叫孩子来家中改善伙食,学业结束,还为孩子选择职业和工作地点。后来,这名孤儿有了女朋友、有了孩子,都要一起来达州看望、感谢帮助他的“姐姐”。市总工会干校一位退休职工结对帮扶一个患癌症职工的孩子,一直帮到孩子大学毕业。这名退休职工的儿子工作后也学母亲帮助一名孩子读书。一名下岗工人开了公司后,也投入到结对帮扶队伍,为一名大学生交学费、生活费。

去年,达州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给渠县岩峰镇回龙村的留守儿童们带去了一场文艺演出,这让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们做梦也没有想到。

今年7月5号,市总女工委主任张宁川给西南油气公司工会女工部长王兆琳发出一条短信:“感谢历年支持,金秋又至,请继续支持为盼”。回复为:“不变,继续支持!”

近两年煤炭、钢铁行业持续低迷,达竹煤电过去一个矿工可以养活一家子,现在不行了,老婆得出去工作,市总工会特地为矿上搞了家政培训,让“矿嫂变月嫂”,很多矿嫂签了“保姆”合同。

帮扶 让工会的作用续写传奇

达州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充分展示了工会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帮扶工作常态化,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最初的特困职工帮扶和送温暖活动主要是在重大节日的临时性活动,如今,临时性帮扶活动已经升华为常态化帮扶,并纳入了党委政府民生工程。帮扶中心的服务工作确保了职工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与政务中心、信访中心并列成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和阵地,成为了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纽带。帮扶工作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政府惠民、富民、亲民的形象和作为,密切了党和职工群众血肉联系,在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筹集送温暖专项资金447.1万元,帮助15700余名困难职工(农民工)温暖过节;各级惠民帮扶中心开展生活、医疗救助活动,全市各级工会安排资金301.2万元,帮助5489名困难职工缓解了生活、医疗困难。工会培训阵地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工作,已组织农业种养殖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964人,内容涉及粮食作物、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班2期,累计培训181人。与人社、妇联等部门联合组织“春风行动”“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援助活动,累计开展专场招聘会16场,提供就业岗位9250个,成功就业11526人。

帮扶形式多样化,成为党和政府推动民生改善的前沿窗口

帮扶工作已成为达州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使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成为党政重视支持、社会影响广泛的德政工程,成为持续时间最久、职工受益最多的民心工程,成为服务困难职工群众、推动民生改善的前沿窗口。

尤其是开展对农民工的帮扶,一是每年深入乡镇开展“惠民帮扶送法律”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工法律维权意识;二是在每年农民工返乡之际,组织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到火车站,开展“送法送平安、送法送温暖”法律援助伴你行活动,解决农民工在外遇到的法律难题,用法律知识为农民工保驾护航;三是开展“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在行动”活动。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做到有求必应,无论是本地务工人员,还是在外务工人员,只要接到农民工讨薪求助,窗口都及时研判,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方案,及时指派律师为农民工提供帮扶。2014年,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约1500人次,无偿挽回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各县(市、区)还结合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和“法律援助月”等活动,为农民工送去法律知识,化解遇到的法律难题。

市总工会建立了凡开展招聘会或培训工作必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督查的工作机制。2015全年累计开展“春风行动”、“阳光就业”行动、农民工专场招聘会76场,发放宣传资料50余万份,提供就业岗位68000余个,参加求职人数12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39000余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实现就业14000余人,开展农业种养殖技术培训班5 期,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71期,包含酒店管理、营销服务、家政保洁、月嫂等内容,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班10期,培训内容有电工、钳工等工种。

帮扶主体多元化,成为各方帮扶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

从工会组织独立运作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到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同建惠民帮扶中心,有效地汇集了各类公共帮扶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帮扶力量,形成了党政主导、工青妇运作、部门配合、多方参与的帮扶工作格局。

2015年11月24日,四川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关“癌”行动·重大疾病救助项目启动仪式在达州市启动。这个帮扶项目,体现了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思路。此次活动,全市30名患癌困难职工每人得到1万元资助,有效缓解了患癌困难职工群众的就医压力,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国网达州供电公司、电信达州分公司、达州农商银行、电力集团、水务集团等企业积极奉献爱心,筹集资金12.5万元,用于救助癌症困难职工。

帮扶对象不断拓展,成为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

帮扶对象从特困职工到建档困难职工、农民工全覆盖,再到所有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远远超越了职工的范畴,成为了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展的帮扶对象与日益多元化的帮扶主体相结合,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的帮扶网络,使帮扶活动影响迅速扩大,帮扶效果日益明显。全市形成了市、县、乡镇、村(社区)惠民帮扶网络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惠民帮扶。目前,全市建卡帮扶贫困职工53926户,覆盖119121人。据近四年来统计,共计帮扶18万余人次,发放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帮扶困难职工家庭学生上大学4500人次,开展就业招聘活动150余场,实现就业再就业55000余人;开展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参保5.62万份、3.98万人次,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参保2.45万份、2.45万人次,共计赔付116.42万元。

眼下,达州市总工会继续思考帮扶如何深化和创新,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初步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对策建议:

比如,建立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的长效机制,通过行政拨款、工会经费投入、职工互助互济、干部职工捐助、社会筹集等多种方式,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特别是要广泛募集社会资金,为实施项目制帮扶扩大物质基础。

比如,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推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从政策上和整体上推动涉及职工就业、医疗、养老和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落实。特别是要积极推动把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纳入到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比如,完善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要完善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和会商制度,不断拓宽与行政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

比如,积极探索帮扶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更多寻求一些困难职工急需、工会所能、成效明显的帮扶项目,提高帮扶实效,扩大帮扶受众面,通过向购买社会服务,向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方向拓展,扩大帮扶效应。

……

2016年的“秋老虎”持续发威,就在人们恐热之际,达州市总工会又正忙着实施“送清凉”的紧迫任务。市总领导分成8个慰问组带领部门人员奔赴40个单位进行现场慰问,发放消暑药品、用品。

汽车疾驰而去,掀起的一股股热浪仿佛要告诉人们:无乱寒暑交替、生老病死,还是艰难困苦、彷徨凄迷,工会,都始终和广大职工在一起,千方百计为他们带来安慰、欣喜;酿造希望、甜蜜。(吴小平 张世庆)

编辑:GH001

相关新闻

公告通知

热门标签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