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读书征文 >

读·懂

2016-04-13 14:48 来源:51网 分享到:

读·懂

何长碧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三分局人力资源部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张岱散文中这样一句,被断章取义误解为贬低女性,或者说是质疑女性是否应该有学识。拨乱反正,这句话有人理解为辩与不辨,男子在与人争辩中才能显示出个人能力与修养,而女性不与人争、自视若无,不自炫其才方为高尚。

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诗歌散文,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文章都以蒲苇、水等看似柔弱的形象来形容女性,那么我们是不是能理解为,大多数人都希望女性在方方面面以依附、辅佐示人呢?其实,我认为恰恰相反。《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以蒲苇自拟,是想要突出自己的韧性而并非柔弱。《老子》中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水的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着眼点在于水的包容和豁达。舒婷在《致橡树》中,用木棉对橡树的表白宣示了男女平等的爱情观,也展现了自己的刚强与独立。

我更愿意称这种所谓的“柔弱”为柔软,理由很简单,我们在展示柔美的一面时,另一面并非完全的弱势,有时甚至是刚强。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在《天才梦》里,我好像能看到一个不同的自己。张爱玲是一生优雅的人,我们看到她多数的照片,共同点是永远的旗袍。我想张是一个极度骄傲和为所欲为的人,或者说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她是一个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将生活悲剧化的悲观者;她是出生名门,却可以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市井小民;她悲天悯人,又能看清洞见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慧眼,但真实生活中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世故,但她却又我行我素,孤高清傲。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又拒人千里,封锁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两,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所具备的矛盾,只是具体化的女性的矛盾。

《金陵十三钗》中,严歌苓笔下的赵玉墨、红菱等娟妓是孤独的,而极度孤独就会催生反抗。她们以放荡颓败的行为举止,以粗鄙与狂欢化的生活方式,来嘲弄道貌岸然的世俗权威,并曲折传达着内心对于尊严的向往,这可能就是这样一群看破了世间恩怨情仇的风尘女子却决定牺牲救下一群女学生的原因吧。这是风尘与正义的矛盾,也是世俗看法与自我体现的斗争。《金陵十三钗》是一个太容易让人角色代入的故事。赵玉墨、孟书娟、戴涛、神甫、法比,教堂的圣经工场、地下仓库、墓园、厚重的大门,历历在目。选择任何一个角色进入这个故事,都会获得不同的阅读感受。当女学生无形中沾染了赵玉墨她们的风尘气,我感到释然。因为赵玉墨她们代替女学生死去,却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下来。同时,书娟终其一生的寻找,是对于战争罪行的讨伐,也是关于女人间的理解和认同。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有一个共性,就是她们都是边缘的,弱势的。可就是边缘弱势的女性却如一滴水一样折射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和人性。

“女人啊,你的名字叫软弱。”莎士比亚的话,总体上是对的。理性上讲,天地给男女智商天生就是不一样的,男女脑结构不同,智商也大相径庭。男人左脑发达,女人右脑发达。男人是知性的,女人是感性的。这是因为女性在养育孩子的时候,3岁之前需要与婴儿建立心灵感应,这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女人的第六感比男人发达,内心也比男性敏感。但软弱并不代表绝对的弱势。这个世界需要刚性的同时也需要塑性,而刚性与塑性也并非对立,甚至相辅相成,那么我们就有等同的机会去尝试、去争取。从来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去做别人口中的自己,我软弱,我坚强。

友情链接:51网51情缘网51社区四川新闻网桂工网中工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