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读书征文 >

《白鹿原》浅想

2015-07-30 09:35 来源:51网 分享到:

《白鹿原》浅想

明娇 四川省电力公司德阳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前几天看到说白鹿原要拍电视剧了,凑巧的是自己最近也在看这部小说,所以就由此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吧。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白鹿原》和《废都》一度被拎出来相提并论,但就用户体验来说,读后者半途而废者三,前者却废寝忘食地通读过两遍。所以,《白鹿原》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也属实至名归。

《白鹿原》是一部浸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仁义村”白鹿村为背景,历史跨度从清末民初开始,直到建国前戛然而止,描写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描画出一幅与鬼魅、命运相关的乡土风俗画卷。

在作者笔下,通过一个个繁杂的事件,人物的性格逐渐突显——白嘉轩的因循守旧、鹿三的顽强坚毅、鹿子霖的自私奸诈、黑娃的诡异多变……生于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因为不同的信仰和人生观,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各自散射开去。经历过清廷倒台、军阀混战、民国建立、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在国家的洪流中,老一辈把生活的舞台让出给新的一代,见证他们爱情、亲情和义气交织的命运故事。

说来也奇怪,虽然《白鹿原》这本书我还没读完,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若论及世界“大作”,乡村话题似乎总比城市议题要更有内容,更能让人潜心。国内有《边城》和《红高粱》,国际上有简·奥斯汀田园系列。即使是城乡转型期,涌现出来的名作如《平凡的世界》,内里也是农村青年自强不息的精神讴歌。

谈及“乡土小说”,人们往往联想会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小说的典型背景,昭示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其实不然,乡土小说中也亦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剽悍的民风,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斗争。

但不管怎样,乡土小说的表达终究离不开自然的衬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作家们充分展示了乡村世界的生活特色。人顺应自然,自然也深通人性;人膜拜自然、自然也厚爱人类;天人合一、圆整无间,在乡村世界里“一切的自然现象都生命化了”。

当我每每读完一本乡土小说时,会觉得书中人物与自然贴得很近,对自然感受得很真。读者会由于对自然的皈依与包容,在其内心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因此获得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倾向,以及对永恒的回归。

所以较之都市小说,我则更钟情于乡土小说。

而究其原因,“土”才是“吐生物者也”,“地”不过是“万物陈列之所在”。而城市里的“土”,不但早已被水泥、柏油倾覆,优质的“地”也都让给了楼房和公路,鲜有亲近自然的所在。近年来,城市“同质化”问题更是普遍存在,城市失去了独特性,成为一个个复制粘贴的尴尬存在,“风土”之意只残留于乡村。其实,凡举自然之赠予,皆为风土之产物,而依照中国传统哲学所言,土益脾,脾生思,文学作品也是“风土”之致。

而之于自身,我虽然参加工作已经4年。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多保留一点“乡土”气息,不想人生拥有太多的复制粘贴,更多的则是去创造一丝新意。

所以,于我而言,不管是提高技能,还是陶冶情操,亦或是栖身儒雅,最终都只想保持一颗拥有“风土气味”的心。

友情链接:51网51情缘网51社区四川新闻网桂工网中工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